云浮是十五运会曲棍球项目承办城市。图为以曲棍球地标为原型创作的迷你复刻品。
东融西联的深南高铁建设如火如荼,在隧道里切开坚硬混凝土的,是来自石材加工时常用的大型圆盘;
十五运会临近,曲棍球运动石雕亮相,“石都”和“曲棍球之城”的名片完美融合;
石材官方IP形象“石小宝”和企业设计的赛事吉祥物“曲小宝”接连问世,演绎石材与泛家居的创意结合……云浮石材,早已突破传统边界。
无论是装备助力重大工程,还是石材融入艺术、文创与生活,云浮石材业正通过一场场探索,让“潜力挖掘”与“文化溢价”的路径愈发清晰。
每一届云浮国际石材科技展览会(下称“石展会”),都是求新求变的良机。传统与现代在石头上对话,厚重雕刻与精巧摆件各展其美,智能机械与美学家居解决方案同台竞技。
每一届石展会,都是一次惊喜的兑现。云浮的空间装饰高手们,传承了优势,拥抱着创新,深耕于文化,迈向了国际,将这碗“石头饭”端得越来越稳,也慢慢变得香。
在广东省铁投集团管理建设的新中隧道路面施工现场,一台装着轨道的圆盘锯飞转,在强度超100兆帕的坚硬混凝土上划出整齐沟槽。
像切豆腐一样加工石头的圆盘锯,正是云浮石材加工时常用的大型设备。中交一公局深南高铁二标项目经理孙鹤明介绍,以往此类工程需依赖爆破,成本高、风险大,“现在用专业石材加工设施来锯,切割又直又稳,效率高还省了成本”。
石材加工装备的成功跨界应用,源于云浮深厚的产业积淀。几十年来,云浮持续创新装备,加工技术能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硬度的各类石材。
项目团队从石材厂获取灵感,与本地企业科特机械合作,将传统石材圆盘锯改造为适合在隧道里使用的切割机,实现了在重大工程中的首创性应用。目前,这项石材加工器械应用于高铁建设的经验得到了其他标段项目的关注,项目方正在进一步总结经验,以期未来推广。
回溯历史,云浮富林镇曾氏兄弟曾凭借一张“”的花岗岩切割机照片,先后北上山东寻求合作,仿制了花岗岩切割机,又求助过原国家地质部,研制出金刚刀头,云浮第一条花岗岩板材生产线由此诞生,直接推动云浮现代石材产业的兴起。
且看今朝,云浮正从“卖石头”向“卖技术、卖方案”稳步转型。正如云浮石材协会会长陈思扬所言,云浮石材加工信息3P解决方案填补多项行业空白,处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从探路到领跑再到跨界,高超的石材加工水平从来都是云浮的显著优势。通过数字化转型,云浮还打造平台生态系统实现云仓库、云市场、云设计、云工厂和云服务,逐步实现“设计时虚拟切割、所见即所得”和“无人化加工”。
在第22届云浮国际石材科技展览会上,全球客商汇聚,共同见证云浮“石材装备”的顶级水平。
走入石材海外云仓的展位,不见传统石材店铺的奢华,唯有如美术馆般的疏朗与雅致:整块原石化作展桌,空间色调明快,陈设讲究,营造出优雅氛围。经评审团评议,这个展位斩获设计金奖。
告别传统木材,采用超薄工艺制成鼓腔的架子鼓,在保留石材冷峻质感与天然纹路的同时,实现了轻量化,确保了共鸣效果;宝石级石材制成的电吉他,琴身如同碧玉凝光,凭借独特密度与共振特性,塑造出极具张力的音色。
本届展会首次推出云浮石材官方IP形象“石小宝”,其造型融合曲棍球运动线条及十五运会元素,材质选用本土石材,成为展会标志性文化符号;本地团队为十五运会曲棍球赛事设计的吉祥物“曲小宝”,整体为立体石雕,有大小各色之分;还有各色石材制成的“迷失兔兔”潮玩,依据原料而有不同质感,并且“无面”的设计与周围环境产生互动感。
在云浮,石头早已不是冰冷的建材。云浮石材在保持传统加工优势的基础上,正与家居、艺术、科技组成跨界CP,从“加工制造”向“设计创造”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变得年轻、有趣。
从乐器到潮玩,从建材到符号,云浮石材通过一次次创意实践,让“石材语言”与“当代审美”深层次地融合,传递清晰信号:云浮的石材创作者延续着匠心,激活了创意,链接着生活,拓展了边界,让石头不再只是石头,而是成为可听、可感、可玩的文化名片。
在第22届云浮国际石材科技展览会暨第十六届云浮石文化周主会场,一台橙色的石材设备机械臂凭借精准、稳定的抓取表现抓住了不少人的眼球。现场技术人员介绍,该机械臂适配性极强,能根据不一样的规格的石材包装箱调整抓取策略,哪怕是易碎品也能稳妥操作,其智能控制管理系统可与石材生产线、仓储系统无缝对接。
“我们展出的五轴加工中心,集切、铣、磨等功能于一体,可实现全自动连续加工,全部采用自主研发的控制管理系统。”科特机械副总经理陈晓博的话语中带着自信。
不远处,宏达机械展出的智能机械手臂,则为小型石材家具提供一站式加工,方案已销往广东各地。马来西亚嘉宾林诚伟驻足良久:“这些机械让人大开眼界,它们能制作出非常精细的石材与雕刻作品,非常大地节省人力,在装修与雕塑领域前景广阔。”
作为全国石材产业核心集聚区,云浮正以“智能化、高端化”为方向推动产业跃迁。创新机械的亮相,是该战略的成果之一。
过去,石材加工高度依赖工匠手艺与体力搬运。而今,智能算法与精密传感技术正在重塑生产流程。正如展馆中所见,自动磨光机、智能切割中心、多功能机械手臂等新一代数字化设备集中亮相,实现搬运、码垛、雕刻等环节的“零误差”作业,使效率直接倍增。
智能化变革不止于生产环节。面对市场变化,云浮石材企业正积极摆脱对单一房地产市场的依赖,转向“向内要效率,向外拓市场”的双轮驱动策略。一方面,通过集群科技与绿色发展提升产品竞争力;另一方面,将企业文化IP与石材结合,创作能够“自己讲故事”的产品,并借助小程序、高清直播等科学技术手段,拓展远程客户市场。
从机械臂的精准抓取到五轴机床的智能加工,从传统的“匠心手作”到现代的“智能算力”,云浮石材产业的转型升级之路愈发清晰。这不仅是一场生产方式的变革,更是一次产业生态的重塑——在保持对品质执着追求的同时,云浮石材正以科技为翼,向更高价值、更广市场迈进。
当石头遇上想象力,万物皆可焕新。2025石展会,再度为全球来宾呈现一场“科技+文化+产业”深层次地融合的盛宴。
从精雕细琢的雕刻作品,到现代审美的文创产品,再到多元场景的环境装饰方案,云浮正以设计之力拓宽石材的应用边界。在本届石展会上,这些创新成果集中亮相——无论是现代文创、公共艺术装置,还是“石材+文旅”的沉浸式体验,为观众呈现了全新的石文化魅力。
石材的边界,正被创新持续打破。当云浮的石材圆盘锯像切豆腐般精准切割高铁隧道混凝土,当石材化身为轻薄的鼓腔与流光溢彩的电吉他配饰,当“石小宝”以IP形象承载城市文化,宾客们看到的是一个古老产业与现代科技的精彩共舞。这背后,是从“卖石头”到“卖技术、卖方案、卖文化”的深刻转型。
产业的未来,正由智造重新定义。展会上,机械臂精准抓取,五轴中心自主加工,智能算力正取代传统手作,实现“零误差”生产。云浮石材以“绿色智造”提升效率,以“跨界融合”开拓市场,其发展路径已然清晰:向内深耕科技,向外拥抱场景。
精妙石艺辅以专业设计,既装点空间,又美化生活。云浮石材的千变万化,正源于其不断进化的产业内核。这碗“石头饭”,因科技而高效,因文化而温暖,因创新而历久弥新。云浮的实践昭示:没有传统的产业,只有传统的思维。
云浮市不少石材器械企业的创新与研发能力处于领头羊,核心优势是通过信息化对接全产业链,实现机械化、智能化生产。例如沉淀多年的扫描技术,清晰度与颜色还原度优于同行,还能对接云仓库,使用工业软件实现库存信息化管理,方便全球客户在线选材,解决传统看货难问题。
石材技术跨行业应用价值值得认可,如深南高铁隧道切割借鉴石材工艺,通过改进轨道实现精准切割,减少爆破隐患与成本。但目前跨行业对接多为偶然,需搭建专门平台推动常态化合作,同时强调试错空间的重要性,灵活的机制、政策的支持,是跨界合作成功的关键。
希望行业有共识,减少过度内卷,保护创新企业利益,同时通过平台整合资源,推动小企业提升竞争力,更好地对接大型项目与国际市场。
10月18日,一场联结石材产业与青年力量的盛会在云浮启幕——粤港澳台青年石材创新中心正式成立,为四地青年与石材产业搭建起合作桥梁。中心汇聚四地精英,链接高校、协会与企业,打造“产品研究开发+创意孵化+产业对接”一体化平台。
在人才培养上,中心联合四地高校与石材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开设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电商直播等模块化课程,部分企业设实训基地,提供设备操作、直播带货等实训,定向输送行业人才。
资源对接与市场拓展同步推进:举办石材资源对接会促供需洽谈,建“资源互助清单”推动共享,搭建专属电商直播间供初创团队实践;创新打造“供应链+数字化+双仓联动”海外云仓,已与马来西亚KIMWAYSTONE合作,辐射新马市场,助力石材出海。
中心还举办创意大赛、产业论坛等活动促青年交流,组织参与国内外石材展并设专属展区;同时传递行业政策,协助申请扶持资金,为创新创业护航。
创始股东的牵头下,参与单位将以“抱团出海”模式,为全球高端工装项目提供整装解决方案,为四地青年拓展国际市场添力,让石材与青年创意碰撞出产业新火花。
粤港澳台青年石材创新中心正以石材为纽带,让四地青年的创意与活力扎根产业土壤,书写“以石传情、以创新赋能”的隽永篇章。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上一篇:肥东真皮女鞋畅销全球
